当前位置:首页>>行业资讯>>市场分析>> 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:地下水污染堪忧

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:地下水污染堪忧

时间:2018-06-29  来源:中国循环杂志   浏览次数:2482

  近日,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制的《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发布。

  据了解,《公报》涉及2017年我国大气、淡水、土地、自然生态等9方面内容。

  水污染:水域污染海河*重,地下水污染堪忧

  《公报》显示,在各大流域,海河流域污染*重,为中度污染;其次是黄河、松花江、淮河和辽河流域,为轻度污染。

水污染

  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堪忧。2017年,全国5100个水质监测点位中,地下水较差级和极差级占比近七成。

水质

  全国5100个水质监测点地下水水质优劣情况

  其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、锰、铁、溶解性总固体、“三氮”(亚硝酸盐氮、氨氮和硝酸盐氮)、硫酸盐、氟化物、氯化物等,个别监测点存在砷、六价铬、铅、汞等重(类)金属超标现象。

 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黄海水质良好,渤海、南海水质一般,东海水质差。

  空气质量:PM2.5和PM10污染有所下降,臭氧污染加重

  就空气质量而言,《公报》显示,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.5和PM10分别比2016年下降了6.5%和5.1%,但仍有70.7%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,平均优良天数比2016年下降了0.8%。

  按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,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(第74名~65名)为:石家庄、邯郸、邢台、保定、唐山、太原、西安、衡水、郑州、济南;而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十个城市为:海口、拉萨、舟山、厦门、福州、惠州、深圳、丽水、贵阳、珠海。

  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区域PM2.5平均浓度分别为64μg/m3、44μg/m3、34μg/m3,与2013年相比,分别下降了39.6%、34.3%和27.7%。

  此外,2017年74个新标准**阶段监测实施城市中,臭氧日*大8小时平均第九十百分位数浓度比2016年上升8.4%,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污染总天数43.1%。

  生态环境优良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42%

  《公报》显示,生态环境质量“优”和“良”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%,主要分布在秦岭—淮河以南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;“较差”和“差”的县域占33.5%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、甘肃中西部、西藏西部和新疆大部。

  此外,整体看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退步:与2015年相比,723个县域中,生态环境变化的县域57个,但变差的有81个。

  华北地区平均气温历史*高,全国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

  2017年,全国平均气温10.39℃,较常年偏高0.84℃,是1951年以来的第三高(仅次于2007年和2015年)。其中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为历史*高。

  2017年夏季,全国平均高温(日*高气温≥35℃)日数为10.7天。

气温

  公报还首次提出了温室气体和海平面问题,其中全国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为404.4ppm(100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体积数),较全球平均水平高1.1ppm。

温室

  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(1993~2011年)高58mm,比2016年低24mm,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。

  大风、冰雹、龙卷风、雷电等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。 

相关资讯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资讯推荐
热门新闻排行
更多>>视频分享